我們在使用3d打印耗材時,需結合材料特性、設備性能及安全規范進行全流程管控,以下是關鍵注意事項的詳細說明:
?
一、材料存儲與預處理
1. 防潮與避光
絲狀耗材(PLA/ABS/PETG 等)
未開封時需密封存放于干燥環境(濕度<40%),避免吸潮導致打印時出現氣泡、斷裂或分層。
長期不用時,建議用干燥劑或干燥盒保存,必要時低溫烘干(如 PLA 在 50-60℃烘干 2-4 小時,ABS 在 70-80℃烘干 3-4 小時)。
光敏樹脂
需避光保存(如棕色瓶或遮光箱),防止紫外線引發提前固化;開封后及時密封,避免灰塵污染影響打印精度。
粉末材料(尼龍、金屬粉等)
密封存放于陰涼干燥處,防止吸潮結塊;金屬粉末需警惕靜電引發的粉塵爆炸風險。
2. 材料兼容性
不同品牌耗材的直徑(如 1.75mm 或 3mm)、熔點和添加劑可能存在差異,更換耗材時需清潔噴嘴,避免混料導致堵塞或性能下降。
二、設備調試與參數設置
1. 溫度控制
擠出類耗材
PLA:噴嘴溫度 190-220℃,熱床 50-70℃(低溫減少翹曲),適合常溫環境打印。
ABS:噴嘴 230-260℃,熱床 90-110℃,需封閉打印艙維持環境溫度(25-30℃),風扇強度調至 30%-50% 避免表面開裂。
PETG:噴嘴 230-250℃,熱床 70-90℃,需更高溫度保證附著力,冷卻風扇可關閉或低檔位。
光敏樹脂:環境溫度控制在 20-25℃,溫度過高會導致樹脂粘度降低,影響層間固化精度。
2. 擠出與運動參數
擠出流量:通過 “流量校準” 測試調整(如打印立方體觀察是否缺料或溢料),通常初始值設為 100%,再 ±5% 微調。
打印速度:高精度模型建議降低速度(如 20-50mm/s),大尺寸模型可適當提高(60-100mm/s),但需避免速度過快導致擠出不足。
層高:0.1mm 以下層高可顯著提升精度,但打印時間延長;粗層高(如 0.3mm)適合快速原型。
3. 支撐與附著
支撐結構:懸空角度>45° 時需添加支撐,優先選擇易剝離的樹狀支撐(減少模型損傷);樹脂打印需注意支撐接觸點大小,避免撕裂表面。
附著力:熱床平整度不足會導致翹邊,可通過 “紙測法” 校準(打印時噴嘴與熱床間距以略壓紙張為宜),或使用膠水、美紋紙增強粘附。
三、安全與健康防護
1. 通風與廢氣處理
有機揮發物(VOC):ABS、PETG、尼龍等高溫下釋放少量異味,建議在通風櫥或加裝活性炭過濾的環境中打印。
光敏樹脂:刺激性氣味和部分成分有毒性,需在封閉艙室并配備排風系統(如連接管道至室外),避免直接吸入。
2. 個人防護措施
皮膚接觸:操作樹脂時戴丁腈手套,若接觸立即用酒精清洗;處理金屬粉末需戴防塵口罩(如 N95),避免吸入肺部。
設備安全:金屬打印機需接地防止靜電,粉末設備需避免明火;樹脂設備的激光或 UV 光源不可直視,防止灼傷眼睛。
3. 設備維護
噴嘴清理:每周用通針或冷拉法(插入 PLA 絲后加熱至 220℃再快速拉出)清除殘留耗材,避免碳化堵塞。
樹脂設備:每次打印后及時清洗料槽和刮刀,用酒精擦拭未固化樹脂,防止硬化后影響下次鋪層。
四、不同材質的特殊注意事項
1. 柔性耗材(如 TPU)
需降低擠出速度(20-40mm/s),提高噴嘴溫度(比 PLA 高 10-20℃),并關閉冷卻風扇,避免柔性材料快速冷卻斷裂。
齒輪擠出機易磨損軟質材料,建議更換為全金屬擠出機或加大齒輪壓力。
2. 碳纖維 / 玻璃纖維增強耗材
高硬度填充料會磨損黃銅噴嘴,需改用硬化鋼或耐磨噴嘴(如氮化硅材質)。
打印溫度比基礎材料高 10-20℃,增加擠出壓力以保證填充均勻。
3. 水溶性支撐材料(如 PVA)
需與主體材料(如 PLA)兼容,打印時支撐溫度略低于主體材料 5-10℃,避免過度融化粘連。
后處理時用 40-50℃溫水溶解,復雜結構可加入少量洗碗液加速溶解。
五、后處理與質量控制
1. 支撐去除
脆性支撐(如樹脂)用刀片或鑷子小心剝離,柔性支撐(如 TPU)可手撕;復雜內腔支撐可能需要浸泡溶解(如水溶 PVA)。
2. 表面處理
機械打磨:從 80 目粗砂紙開始,逐步過渡到 2000 目細砂紙,最后用拋光膏提亮。
化學處理:ABS 可用丙酮蒸汽熏制(需在通風環境中操作),樹脂模型可浸泡于異丙醇中去除粘性殘留。
3. 功能測試
測量模型尺寸誤差(如使用卡尺),檢查裝配間隙是否符合設計;受力部件需進行彎曲、拉伸測試,確保力學性能達標。